资讯中心

MBA资讯 MPA资讯 MEM资讯 MPAcc资讯 名师观点 经验之谈 数学精华资料 英语精华资料 语逻精华资料

当前位置:首页 > 名师观点 > 正文

2016MBA提前面试工作启动 申请材料通过率低于30%

编辑:百川教育  来源:  发布时间:2015-04-20 17:40:20


MBA备考专家、社科赛斯教育集团校长 王金门

腾讯教育讯(记者 简静) 近三年来,MBA报考人数稳定在约13万人的水平,与前几年相比增速开始放缓。同时MBA录取人数已达到2014年的3.2万人,招生规模是23年前的479倍,MBA扩招幅度已然赶超考生增速。MBA已然成为提升学历、扩充管理知识、获取人脉等必经之路。
 

近日,各MBA院校提前面试工作陆续启动,MBA提前面试给有管理潜力但笔试能力相对较差的学生一个可以进入MBA院校深造的绿色通道。如今越来越多的商学院将提前面试放在更重要的地位,提前面试的竞争力度也随之加剧。MBA备考专家王金门老师指出“年龄”加“行业”、“职能”、“企业性质”四项指标,将在提前面试的选拔中构成在不同背景考生选拔的参照系。“如果在自身所处的参照系里足够出色,那被录取的可能性就大;若在其中比较平庸,甚至低于平均水平,那录取的概率显然就会低”王金门如是说。据了解,MBA申请集中于金融、TMT与制造三个行业,除此以外,每所院校按照不同的切分尺度标准又划为约15至20个行业。
 

申请材料通过率20%-30%
 

各MBA院校近年来采用不同的方法在申请材料审核环节开始不断的微调与摸索。申请材料审核是淘汰的第一关,也是最大一关。拿北京清华、北大、人大总体通过率来分析,每个批次平均材料通过率,大约在20%~30%左右。这些院校申请材料都是参照美国商学院的申请机制,要求分别由基本信息、申请短文、附件(含推荐信、组织结构图等)三部分构成。
 

其中,申请短文是考官更深入了解申请者,更完善地表达自己的一个机会。对此王金门老师表示:“教育和职业背景不是很突出的考生,申请短文显然是打动考官的重要机会”同时还强调:“准备申请短文要考虑评审人的环境、时间要求和心态,若短文的前几行都看不进去,后面无论设计得多好,效率都会大打折扣。”
 

此外,王金门老师认为,最有利的推荐人是本校商学院EMBA的校友,但推荐信在申请中的作用比考生普遍的预期要小得多,不必刻意寻找没有太大交集的所谓“有分量”的推荐人。
 

笔试难度增加 分数线难下降
 

现在国内MBA商学院有236所,每所商学院都各有特色,所以在MBA院校选择时要全面了解相关信息,并结合自身需求,做出理性的评估,选择更适合自已的院校,而非最知名的MBA项目。MBA是一种综合性的商科教育,它给人带来的是长期的收益。所以,理论上讲,越早开始学习越好。
 

每年MBA联考国家分数线划定也是众多考生及教育界关注的焦点。王金门老师指出,MBA笔试的难度已经无可再降,考生不要期望卷子会更简单;同时,管理类专业硕士分数线的划定也并非仅仅考虑MBA一个专业,而是要综合权衡七个专业的全国总体供求关系。国家分数线降低的可能性越来越低,未来要做好恢复到170~175,这个历史上曾经达到过的水平的准备。
 

主持人:各位腾讯网友,大家好!欢迎您收看商学院访谈节目,本期节目的主要内容:2016年全国高校MBA提前面试最新政策,我是主持人简静。今天作客我们演播室的嘉宾是社科赛斯教育集团副校长王金门老师。
 

主持人:我也想让您分析一下今年提前面试的政策,还有难度上相比去年有没有什么变化?
 

嘉宾:我们主要针对清华、北大、人大这三所北京主流提前面试院校来讲吧。
 

主持人:好的。
 

嘉宾:从2011级MBA开始有了提前面试,经过这四年的发展,政策已经相对稳定了。每年可能会在一些小的细节上有变动,比如说申请短文某些题目上有调整,但是流程包括各校的选拔标准应该都没有大的波动了。
 

从申请的人数来看,人大近年上升的是比较快的,清、北总体比较稳定。根据我们的判断,每年全国总共应该有9000~10000人左右申请这三所院校。当然每个人可能申请1~2所,形成一万以上的人次。因此,提前面试的总体市场供求格局就是9000人来竞争1000个左右的名额,大概是9:1或10:1录取率。
 

从这个通过率来看,如果横向比较,难度肯定高于任何一所国内的MBA院校。但纵向比较,清、北、人都是我们中国最顶尖的名校,和他们的本科或者说学术性硕士的录取率相比,这个淘汰率其实并不高。
 

因此,对于在职人员而言,如果你想进入清华、北大这样的院校读硕士,MBA是最容易的途径,给大家在参加工作以后,圆梦名校提供了难得的机会。
 

主持人:我们知前面试已经陆续开始了,申请材料肯定是非常重要的,那材料这块也想您能够具体地跟我们说一下,需要怎么样去准备?
 

嘉宾:申请材料,如果这一关过不去的话,就没有见到考官的机会了。我目前,主流MBA院校,特别是一线名校,在申请材料上参照的都是美国商学院申请的机制,基本上是由三大部分构成,第一部分叫做基本信息,第二部分叫申请短文,第三部分是各种附件,包括推荐信、组织结构图等。
 

首先,大家要了解材料评审人在看你的这材料的时候他的心情和环境,这个非常重要。他不会有大把的时间去细细品读你的材料这时候就给考生提出一个什么样要求呢?就你行文的可读性怎么样?你的 表述方式是不是很晦涩,让他拿起来就看不进去。比如说最典型看不进去的文章,就是我们大家写的年终述职报告,那个东西你给你的家人肯定是看不进去。
 

其次,写材料不是一个答卷子的过程。因为卷子对所有人一样,而且有标准答案。但面试申请是围绕你个人履历展开的,是个性化。更重要的是,材料是一次和考官不见面的沟通,是借助一个平台来让考官初步判断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愿不愿意请你来见一面。特别是某些教育和职业背景不突出的考生,必须利用好申请短文,向考官传递一个丰满、有价值的形象,让你能在考官的潜意识里形成一个画面感,好像一个鲜活的真人在他脑海里还原出来。这样才能赢得面试的机会。所以本质上写申请短文是一个利用金字塔原理思考的过程,你把自己的形象定位成什么,然后一级一级找支撑。
 

最后一部分是附件,大家要注意三所学校在附件上的要求是有区别的。比如说文件的扩展名、大小、页数等等。有的学校提供了一些附件的官方模板,往年就这上面闹了一些笑话,有同学在申请北大的时候使用了清华的组织结构图模板,北大的考官看到这个附件肯定不太开心了,这是人的本能反应,并不是说考官有多狭隘,你用另外一所学校的模板来提交我的附件,起码在细节上不够严谨。
 

主持人:如果申请材料顺利通过,那么面试环节应该注意什么?
 

嘉宾:面试的淘汰率比材料要低一些,大概有四成左右的总体通过率。面试流程三校大同小异,清华流程简洁,大巧不工;北大有一个抽题环节;人大以无领导小组案例讨论为主。三校的面试官都有非常丰富的经验,还有HR专家来把关,因此,大家不要把注意力集中在所谓的面试技巧上。 面试不是一个包装自己去迎合考官的过程,更不能伪造履历,出现诚信问题。面试是在对自己过往经历归纳和反思,并明确未来方向的基础上,和考官坦诚沟通的过程。此外,虽然各校面试的评分规则有所差别,但总体上难以做到像体操比赛那样用精细的技术标准绝对理性的打分。因此,面试的应对就还原为一个能否打动考官的非理性过程。要打动考官,既需要你让考官感受到精神力量,也需要找到自己的独特价值,就是我们说的差异化。而这些又都建立在反思和规划的基础上。希望大家不要把面试当成一个考试,或者说演讲、表演,要沉下来理性的审视一下自己。
 

主持人:我最近也接到了很多的电话,有考生向我咨询说,这么多院校中招生,我要选择哪所,我要不要去冲击名校也想在这儿您能够跟我们说一下,学生如何根据自己的一些个人标准去选择合适自己的院校。
 

嘉宾:择校。
 

主持人:对对,择校这块。
 

嘉宾:在提前面试这个环境里边,目前北京市大概有14所院校举办提前面试,还且还在不断增加中。所以面对十几所院校的选择,大家应该先建立几个评判标准。我们刚才一直在谈的清华、北大、人大也在这14所里边,每年选择的人最多,这一定程度说明他们的品牌影响力是最大的。但是我们要不要去选择清华、北大、人大,或者进一步讲,要不要全力地去准备清华、北大、人大,其实是因人而异的。
 

理论上讲,应该说每一个人都有可能去尝试清华、北大、人大,为什么说理论上这样讲呢?因为清、北、人他们选拔的标准天然并不排斥任何一个群体,比如说刚够工作年限的25、26岁的考生,或者年龄非常大的。他们都抱有一个非常开放的态度去欢迎这些想求学的同学。但实际上并不是每个人都值得付出巨大的努力和成本去申请这三所院校。你一定要先明白自己的需求,就是我想通过MBA项目获得什么东西。当然这个目标是多元的,但肯定有优先侧重。明确了自己想要什么之后,再对照你想获得的东西去搜集信息。这是一个理性的决策过程。
 

在申请名校的过程中,考生要付出什么成本呢?我觉得包括热情、时间和机会成本三方面。如果你草率的准备,或者时机不太成熟就来申请名校,那么很可能会得到一个悲观的结果,这个结果进而会消灭掉你求学的热情,导致你此生永远和名校失之交臂了。而名校的申请内容相对复杂,淘汰率也很高,需要付出大量的时间才能准备充分,这里边既有时间的投入同时又有机会成本,这对在职人员是很重要的。所以,大家能不能接受这些成本,你愿意为一个有风险的目标投入多少,可能在每个人心中的标准是不一样的。
 

总之,希望大家能够理性择校,不跟风,不盲目,同时勇于追求自己的梦想。选择了之后就要坚定走下去,对得起自己的追求。
 

主持人: 像我身边也有一个朋友他给我打电话,他准备申请好几所有提前面试的院校,但是他最想上的是人大,他就想拿其他院校试一试,因为他没有经历过。
 

嘉宾: 是,会有一批同学有这样的想法,因为提前面试这种机制就给了大家多选的可能性,但是我觉得不易超过三所,五所是一个极限。因为各校选拔的标准是趋同的,而规则又有不同的差异。如果你准备的非常多的院校,也就意味着你要去适应每个院校细节的规则,比如不同的招生系统、不同的批次节点、不同的申请材料、不同的书面材料,不同的面试形式等等,而最终获得的经验又是雷同的。所以我觉得没必要用申请很多院校来积累经验,这样对招生院校也不够尊重,会影响他们在名额上的判断。
 

主持人:最后一个问题,今年北京的提前面试即将密集展开,,能不能对广大考生在总体规划上给出一些建议。
 

嘉宾:好,我主要从一些大的节奏上提一些建议,因为刚才针对择校、申请材料和面试的技术性的东西都已经跟大家讲过了。
 

我们知道面试拿到了之后还要参加笔试,这些都要在未来的大半年里边完成。刚考完的2015级笔试分数线是160,2014级也是160,每年下分数线之前,很多人都期望今年能不能降一些,其实我们业内人很清楚,不涨已经是很好的了。因为管理类专业硕士分数线不是给MBA一个专业划的,而是要综合考虑七个专业的全国总体供求关系。所以未来大家要做好像170甚至175这样MBA历史上曾经达到过的分数线水平的准备,不要心存侥幸。
 

所以说你还要考虑到未来笔试的投入,提前面试只是第一步,我希望大家如果觉得现在就动手考虑这件事,而且下定决心我今年一定要拿下来一所,面试最好在8月份之前了结。8月份之前,刚才说的那14所提前面试院校几乎都有两个批次。所以也就意味着,你如果计划投三所左右这样一个量的话,应该在8月份之前把它投完,这样对于全年的节奏最有利。不要从6月份第一批然后一直拖拖拉拉投到10月底最后一批,然后投四五所院校,那样一定会极大的干扰笔试的准备。
 

第二个,准备投多所的同学,在你先投出的那个院校如果遇到了挫折,尤其是在材料上就遇到了挫折,这个时候应该让自己的神经更加强大一点,不要轻易地给自己下负面的结论。我们说面试选拔的过程肯定有主观的成份在里边,而且大部分人是处于中间的60%,是可上可下的。这个院校不录取你不见得另外一所院校也不录取你。
 

最后,送给大家一句话:旅途中最艰难的部分在决定出发之前。如果你决定了在今年报考MBA,无论后面出现什么样的困难,一定要坚持下去!技术性的困难都可以克服,给自己找借口和退路是最容易的,但那样将会离目标越来越远。
 

预祝大家提前面试申请成功,都能尽早从MBA教育中获得成长的推动。

 

主持人:谢谢王老师宝贵的时间,跟我们分享了这么多。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