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百川教育 来源:商业模式观察家 发布时间:2018-06-03 16:36:16
【百川MBA网讯】在构建无人驾驶生态的竞赛中,深圳市已领先了一步。5月14日,腾讯自动驾驶实验室获得了深圳市政府颁发的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牌照,引起了各界高度关注。这意味着,腾讯自动驾驶汽车未来可能在深圳市指定的路段进行公开测试上路。
无人驾驶、AI生态,基于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所构建的商业生态的特性,各行业可能通过AI实现业务打通或者跨界融合。在这技术竞赛的风尖浪口,你应该如何摒弃孤岛思维,把握第三次人工智能浪潮所带来的颠覆性机会,重新打造竞争优势呢?答案在于深入了解并融合用户、技术和终端。
用户需求是构建商业生态的核心
互联网企业的业务组合逻辑让人眼花缭乱,非线性的生态概念便替代了传统的企业边界概念。因为跨界融合,有的企业不到5年,就从初创到突破100亿美元销售额。这些企业有一个共性特征,就是所有的产品组合以满足用户需求和体验为核心。
以阿里巴巴为例,涉及电商、娱乐、金融、物流、旅游等业务,很难运用不相关多元化理论予以解释,探究其商业逻辑,核心资产是顾客,业务模式是跨界。
基于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所构建的商业生态都具有这样的特性,尤其是AI技术通用性的特点,可以应用在不同的行业领域,实现业务打通或者跨界融合。例如计算机视觉在金融、安防等领域的拓展,智能语音识别在家居、教育、客服等领域的渗透等。
以框视科技为例,基于人工智能实现安防、金融、零售、地产等领域的一体化解决方案,把垂直行业做深,为用户提供深度服务。
需要注意的是,技术越先进,用户应该越安全。在满足用户需求的同时还要保护个人隐私,因为AI可能比互联网更加容易获得用户隐私数据。
技术创新是塑造商业生态的基础
作为一项通用技术,人工智能技术正在改变传统的生产模式并塑造出新的商业生态。人工智能技术一般可分为底层硬件、通用平台和行业领域三个层面。
从目前发展现状来看,谷歌和英伟达等企业占据着80%的人工智能芯片市场份额。在底层硬件方面,我国企业相对弱势,只有地平线、寒武纪等几家创业企业,并且还集中在智能驾驶领域。
在行业应用领域,正是安防和金融服务等巨大的市场需求拉动了计算机视觉技术公司的成长,例如框视、商汤、依图等创业企业和海康威视等传统制造企业。
但按照牛津发布的“国家AI潜力指数(AIPI)”,人工智能商业生态的构建需要从硬件、数据、算法和产业(商业)四方面去衡量。硬件和算法是中国企业的短板,这两方面能力的提升都需要极大的研发投入,或者通过并购。
根据牛津的《解密AI中国梦》报告,从2012年至2017年7月,在全部79件人工智能企业收购案中,66家被美国公司收购,只有3家被中国公司收购。而如果只能依靠进口和收购来提升AI硬件实力,可能会遭到美国和欧盟的更多审查和限制。因此,需要吸引更多的人才加入到人工智能技术创新和创业中来,不断促进国内企业在硬件和算法等能力方面的突破。
智能终端是塑造商业生态的关键
以计算机视觉、语音识别、深度学习等人工智能技术为例,当这些技术真正应用在“人机界面”,并不断提升用户消费体验时,才能形成商业价值。这些界面是消费和流量的入口,例如电脑、手机、汽车、ATM等智能终端。
然而,并不是所有的智能终端都能够带来人们所期望的爆炸性增长。只有符合规模经济的行业领域,AI的应用才能够形成标准,并以零边际成本进行复制。符合这一条件的智能终端市场主要是智能手机和家庭轿车。但随着市场逐渐饱和,行业开始进入成熟期,智能手机的出货量增长率正在趋稳。也许AI技术将给智能手机行业再次带来颠覆性的变革,但目前还看不出有明显的趋势。
而百度和腾讯智能汽车的上路测试则让人们看到了希望。因为出行痛点多、进入壁垒高,以及年产3000万台的规模,一旦政府解禁并推动,中国极有可能成为世界最大的无人驾驶市场。当新的商业生态形成,行业内的利益相关者需要重新平衡,而新生态中相关各方的合作和协同也会成为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