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

MBA资讯 MPA资讯 MEM资讯 MPAcc资讯 名师观点 经验之谈 数学精华资料 英语精华资料 语逻精华资料

当前位置:首页 > 语逻精华资料 > 正文

2022年MBA考研综合写作素材积累:扫码点单

编辑:百川教育  来源:网络  发布时间:2021-11-16 15:27:19

【百川MBA网讯】MBA考研综合写作素材积累
 
文章一
 
扫码点餐不能任性,消费者权利更不能让渡
 
扫码点餐逐渐取代人工点餐,扫码点餐本是件方便消费者的好事,但却因流程繁琐、需要强制关注、下载App以及过度收集消费者个人生物信息等被诟病,消费者在获得便利的同时,也冒着个人信息被泄漏的极大风险。对此我们不禁要问,消费者在享受互联网便利消费的同时,必须以让渡个人权利为代价吗?
 
扫码点餐是可选项,但不该是唯一选项,是否扫码点餐应该由顾客自行决定。强制要求顾客授权位置、相册、通讯录等信息、关注商家公众号或注册会员、超范围收集个人生物信息的行为已经侵犯了消费者公平交易权、自主选择权等多项权利,更是与网络安全法中有关个人信息保护的相关条款相背离。与此同时,一旦商家收集了消费者个人生物信息后,是否有相应的技术手段和硬件设施来确保个人信息安全,是否会将消费者个人信息进行转卖谋取利益,是否未经消费者同意,随意给消费者发送广告信息,给消费者带来不必要的困扰,这些恐怕是众多消费者心底的疑问。
 
今年3月25日,中国消费者协会曾点名扫码点餐,指出餐厅仅提供扫码点餐涉嫌过度收集消费者个人信息,也侵害了消费者的公平交易权,技术进步应当让消费者享受发展红利,而不是成为经营者商业欺凌的工具。而商家要求消费者必须下载特定App才能扫码付款的行为,也已经违反了反不正当竞争法和反垄断法中的相关规定。
 
更值得注意的是,扫码点餐这种“一刀切”的行为更是对部分老年人群用餐体验的忽视。纵然扫码点餐会更加高效便捷,但部分老年群体由于互联网意识薄弱,经济条件所限等因素,使用智能手机和互联网的程度较低,面对日趋数字化、智能化的生活更是很难适应。扫码点餐“一刀切”不仅影响老年顾客的用餐体验,更会直接或间接影响商家收入。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3月,全国网民数量规模达到了9.04亿,互联网普及达到了64.5%,而剩下不接触互联网的5亿群众中,很大部分由老年人构成。因此,商家更应从服务和便利消费者的角度入手,考虑到社会整体的购物习惯和消费方式。
 
扫码点餐不能“任性”,消费者权利更不能“让渡”,为此需要各方携手。一方面,要严格规范扫码点餐的行为,不能让其成为威胁个人信息安全的又一豁口。要依据生物安全法、网络安全法、反垄断法以及反不正当竞争法等相关法律规定,对损害正常消费环境、侵犯消费者权益的行为进行依法严厉打击,守住个人信息安全的防线,不能让“便利”演变成“麻烦”。另一方面,商家要从服务和便利消费者的角度出发,让扫码点餐不再是唯一选项,要用真情服务来赢得顾客青睐,而不是用商业欺凌的手段来达到自己的商业目的。
 
文章二
 
扫码点餐,是方便的借口,还是不便的入口?
 
生活中,不管是下个馆子,还是买杯奶茶,手机扫码点餐早已成为消费者的习惯。然而最近有新闻报道,不少扫码点餐都需要顾客授权信息或关注公众号,一些扫码点餐软件或系统开发商宣称,想要获取顾客的哪类信息可以自由设置,只要建立独立的服务器和数据库,顾客数据就能牢牢握在自己手中。
 
扫码、登录、授权、选定、下单、结账……与传统的人工点餐相比,扫码点餐优势不小。尤其是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这种减少接触、线上操作的做法更有其积极意义。对消费者来说,扫码点餐减少了对服务人员的依赖,也避免了挑选菜品时间过长的尴尬,既能节约时间也能方便选择。对商家来说,在一定程度上,扫码点餐还能节省餐饮行业人力成本,提升客户粘合度,何乐而不为?
 
不过,硬币都有两面。“知情同意”的扫码点餐再方便,消费者也担心个人信息和隐私安全会一起“扫没了”。尽管市场上大多的餐饮店面都保留了人工点餐这一渠道,然而架不住商家的推荐和扫码点餐的便捷,消费者扫码下单的情形非常普遍。而就在“扫一下就下单”的背后,消费者近乎无感知地“让渡”了自己的信息,市场、商家则是乐见其成。毕竟,购买扫码设备的成本较低廉,消费者扫码关注店面既能快速拉新涨粉,还可以对庞大的消费者进行数据画像和精准营销。一来一去,扫码点餐的重点似乎并不在于“点餐”,而在背后所授权的种种信息和数据。
 
更值得重视的是,这些采集起来的数据,大多掌握在系统软件开发商的后台或者商家手中。他们的数据安全保障能力和防泄漏水平如何,需要打一个大大的问号。“扫码点餐”的行为,客观上放大了消费者隐私泄露的风险。没有得到有力保障的个人信息,容易成为电信诈骗、兜售营销的工具。原本致力于“方便”的扫码点餐,无形中成为了“不便”的入口。
 
说到底,扫码点餐只是一种全新的服务形式。既然是服务,就应该注重消费者的消费体验和服务质量,而不能夹带私货,让扫码变相成为获取客户信息的工具。然而,在当前的商业活动中,仍然存在个别要求顾客强制授权的情形,不明确告知信息使用目的和注销方式,过度采集姓名、电话号码等状况也依旧存在。
 
要眼前的便利,更要长远的保障。对此,国家相关部门、行业协会和地方监管部门针对扫码点餐展开了持续治理。比如,《网络交易监督管理办法》中就提出,对于一些敏感的个人生物特征信息、位置信息、个人行踪等,必须要逐项授权,取得消费者同意。中国消费者协会今年3月也“点名”扫码点餐,称技术进步应当让消费者享受发展红利,而不是成为经营者商业欺凌的工具。除此之外,在不少地方,也出台了相关条规定,展开了市场监管执法行动。种种“查漏补缺”的举措,目的就是要确保扫码点餐始终遵循合法、正当和必要,始终在正确的法律轨道内运行。
 
如今,我们已步入智能手机时代。但用什么方式点餐下单,商家应把选择权交给消费者,而扫码点餐更要注重消费者的信息安全和权益保障。在完善法律和行业协会倡议之外,不妨把日常监管的关口前移,对“扫码侵权”和其他违法行为坚决说“不”。如此,才能逐步构建起安心、放心的消费环境。
 
这正是:扫码点餐虽然好,消费权益最重要。若把信息当生意,法律监管会来到。
 
素材运用
 
好处段书写:与传统的人工点餐相比,扫码点餐优势不小。尤其是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这种减少接触、线上操作的做法更有其积极意义。对消费者来说,扫码点餐减少了对服务人员的依赖,也避免了挑选菜品时间过长的尴尬,既能节约时间也能方便选择。对商家来说,在一定程度上,扫码点餐还能节省餐饮行业人力成本,提升客户粘合度。
 
危害段书写:“扫码点餐”后,消费者的信息就被商家所收集,而这些采集起来的数据,大多掌握在系统软件开发商的后台或者商家手中。他们的数据安全保障能力和防泄漏水平如何,需要打一个大大的问号。“扫码点餐”的行为,客观上放大了消费者隐私泄露的风险。没有得到有力保障的个人信息,容易成为电信诈骗、兜售营销的工具。原本致力于“方便”的扫码点餐,无形中成为了“不便”的入口。
 
原因段分析:除了节省人力成本之外,商家之所以采用“扫码点餐”的形式,最主要的原因在于能够搜集到消费者的个人信息,了解其饮食习惯,便于经过大数据的分析,后期做出精准的推送吸引消费者,以此来保持与消费者的长期联系。
 
措施段书写:扫码点餐不能“任性”,消费者权利更不能“让渡”,为此需要各方携手。一方面,相关部门要依据各方面的法律法规,严格规范扫码点餐的行为,对损害正常消费环境、侵犯消费者权益的行为进行依法严厉打击,守住个人信息安全的防线,不能让“便利”演变成“麻烦”。另一方面,商家要从服务和便利消费者的角度出发,让扫码点餐不再是唯一选项,要用真情服务来赢得顾客青睐,而不是用商业欺凌的手段来达到自己的商业目的。



【版权与免责声明】如发现内容存在版权问题,请及时通知本站,我们将在及时沟通与处理,联系QQ:204526943。本站内容除非来源注明百川MBA,否则均为网络转载,涉及言论、版权与本站无关。
\

了解更多MBA考研信息,关注百川教育官方微信

 
分享到: